三歲對了,一輩子就對了- part5


創設情境,給孩子更多的自我表現機會
中國的孩子都有這樣的毛病,小時候一開口,大人就說,小孩有耳無口。
但是父母忘記,聽是被動,說才是主動。
當心中有話要說時,必須要動到很多大腦區域,活化很多神經。
三歲的孩子已經處於社交的萌芽階段,
如果孩子在家很活潑,但到了幼兒園卻不愛說話,
有可能是家裡過多地讚揚與溺愛,讓他們可以自信的表達自己。
但是到陌生環境就發現自己不如同伴,自信心受打擊。
或是父母太嚴格,常常告誡孩子這不可以摸,那不可以碰,
久了孩子就喪失自我表達的欲望或能力。
大人千萬不要過多地強化孩子的行為,去說他們不愛表達的事實
例如:怎麼這們不懂事? 這麼大了都還不會尿尿! 叫你收玩具都不收!
這樣孩子就會以為:噢我就是這樣的。我就是不懂事。我就是不會收玩具!
其實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到外面開闊視野,增廣見聞。
孩子有自信了,就會是一個受歡迎的人了。

別拿旁邊的那個人來嚇唬孩子
嚇唬孩子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是很嚴重的。
有些父母為了教訓孩子的不聽話,會告訴孩子,
:你再不聽話,我就讓隔壁的李伯伯把你帶去賣掉。
結果李伯伯到家去,孩子除了躲在角落,晚上還會做噩夢哭喊不要抓我。
在嬰幼兒階段,他們的心智和思維都不成熟,分不清現實和想像。
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,當父母說出,讓那個人把你抓走之類的嚇唬話,
孩子的恐懼程度可想而知。
長期的嚇唬,會讓孩子焦慮、恐懼、敏感, 導致對父母不信任。
再更大點,他們發現現實和父母說的話有很大差距後,
他們會開始隱瞞大人,去做一些嘗試。
最後你告訴他們不要玩火,會燒死你的。可是因為他們不信任,偏偏要去嘗試。
這是最得不償失的.
請跟孩子婉轉的說實話,用他懂的方式.
他會相信你, 你的話也才會在未來有公信力。

親子
親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