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歲對了,一輩子就對了- part6


吵吵鬧鬧是上帝賜給孩子的禮物
打打鬧鬧是孩子的天性,也是孩子社會化的一個開始

三歲的孩子常常會告狀,誰誰不跟我玩或是誰誰拿了我的東西。
而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,一種是用身體攻擊,一種是用退縮逃避。
我們要冷靜地對待孩子的衝突問題,
多利用合作來代替衝突。
例如兩個孩子都要玩積木,因為數量不夠而開始跟父母求救。
這時候大人要出來告訴兩個孩子,
我們每個人只有一些積木不夠蓋房子,是不是我們兩個人合在一起可以蓋個大的房子?
或是兩個人都要搶一個玩具車,這時就用剪刀石頭布,
贏的先玩車,輸的先玩積木,等等再換回來。
這樣孩子也會有初步的行為規範認知與最簡單的道德規範。
聰明的父母,千望不要忘記在孩子最對的時候,給一句
你好棒“的稱讚。
如果孩子沒有預期的懂得先後,請大人不要著急。
多幾次練習,給孩子一點時間,他會做對的。

對孩子表現出的分享品質表示贊賞
許多父母平時會教導孩子要懂得分享,但常常不是死守著自己的玩具,就是拿了人家的不還,令父母頭痛,心想孩子為什麼這麼自私呢?
了解孩子為什麼不懂分享
我們習慣把孩子不懂分享看成是品行的問題,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。
三歲的孩子正在自我意識的發展階段,
他開使建立所有權,瞭解我’我的, 他意識不到別人也有’我的。
三歲的孩子也不懂”借”與”還”的概念,
他片面地以為,只要東西離開他的手,就不會回來。
所以他會捍衛自己的東西,
千萬不要因為一個蛋糕,或是一台車子,就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簽。
我們除了耐心等孩子長大之外,在生活上要引導他。
例如在他吃一口蛋糕的時候跟他說,可以給媽媽吃一口嗎?
他給你吃了後,要記得誇獎他。
孩子你真棒!知道要跟媽媽一起分享!
多練習幾次,他會瞭解什麼事分享的喜悅………….

親子
親子